接收机状态和设置
接收机状态和设置页面提供六组不同的信息,如下所列。 一些组只在使用相关的操作模式时才会显示出来(详情请见下文)。
• 设置
• 天线
• 內部航向
• 外部航向
• 计算的位置
• 计算的位置(天线2)
• 內部向量
• 外部向量
• 外部向量(天线2)
• 参考站位置
• 差分信息
这些组详述如下。
设置
请查看下表中每个参数的说明。
参数 |
定义 |
$PASHQ |
---|---|---|
接收机模式 |
指示接收机是基站还是流动站。 |
CPD,MOD |
移动基站 |
“是”,如果基站是移动的。 “否”,如果基站是静态的。 |
CPD,MOD |
快速RTK |
快速RTK输出模式(“开”或“关”) |
CPD,FST |
模糊度固定参数 |
“0”、“95.0”、“99.0”或“99.9”。 “0”意味着接收机达到后即保持在浮动模式(飞行RTK)。 |
CPD,AFP |
接收机动态 |
“静态”、“准静态”、“步行”、“船舶”、“汽车”、“飞机”、“无限制”、“自适应”或“用户定义”。 |
DYN |
位置截止高度角 |
角度值(0-90)。 与流动站中的位置处理相关。 |
PEM |
记录和输出截止高度角 |
角度值(0-90)。 与原始数据记录和输出相关。 |
ELM |
航向 |
当前使用的航向模式(关闭、內部、外部、或内部和外部) |
CPD,ARR, MOD |
航向模式已激活 (内部或外部): |
|
|
航向端口 |
仅当外部航向模式已激活才显示。 用于将数据从外部GNSS接收机转送到您的接收机的端口。 |
$PASHQ, CPD,ARR, MOD |
方位角偏移 |
方位角偏移度数 |
CPD,ARR, OFS |
仰角偏移 |
仰角偏移度数 |
CPD,ARR, OFS |
最大基线仰角 |
度数 |
CPD,ARR, PAR |
最大的基线错误长度 |
米 |
CPD,ARR, PAR |
DUO模式已激活(內部航向和外部航向并行计算): |
|
|
航向端口 |
用于将数据从外部GNSS接收机转送到您的接收机的端口 |
$PASHQ, CPD,ARR, MOD |
方位角偏移 |
方位角偏移度数(从外置天线到天线1) |
CP2,ARR, OFS |
仰角偏移 |
仰角偏移度数(从外置天线到天线1) |
CP2,ARR, OFS |
最大基线仰角 |
度数 |
CP2,ARR, PAR |
最大的基线错误长度 |
米 |
CP2,ARR, PAR |
天线
参数 |
定义 |
$PASHQ |
---|---|---|
接收机天线1 |
连接到标有卫星图标的同轴连接器(位于接收机后面板上)的GNSS天线的名称,是个区分大小写的参数(最多31个字符) |
ANP,OWN |
接收机天线2 |
连接到标有卫星图标和时钟图标的同轴连接器(位于接收机后面板上)的GNSS天线的名称,是个区分大小写的参数(最多31个字符) |
AN2,OWN |
参考站位置 |
指的是天线减少模式。 指示接收机为其计算位置的物理地点。 这可能是天线相位中心、ARP(天线参考点)或地面标记。 |
ANR |
天线高度 |
离地高度,以米为单位。 |
ANH |
量高方式 |
“垂直”或“倾斜”。 “垂直”是常规情况,GNSS天线安装在三脚架上时则使用“倾斜”。 |
ANH |
天线半径 |
从所用天线的几何中心到边缘的水平距离(以米为单位)。 |
ANT |
SHMP偏移 |
此天线参数描述斜高测量点的垂直偏移,从ARP测量,以米为单位。 |
ANT |
虚拟天线 |
所用虚拟天线的名称,如果使用了任何虚拟天线。 “关”,如果没有使用虚拟天线。 |
ANP |
內部航向
这数据组仅在内部航向模式已被激活后才显示,概述所有航向计算的当前结果(以表格和图形的形式显示)。
参数 |
定义 |
$PASHQ |
---|---|---|
状态 |
航向测量状态: • 无 • 校准 • 浮动/操作 • 固定/操作 |
从AT2推导出(f6和f7) |
航向 |
当前航向角(度数) |
• ATT(內部或外部航向)。 • 当使用内部和外部航向时,AT2提供內部航向和ATT外部航向。
|
俯仰角 |
当前俯仰角(度数) |
AT2 |
滚转角 |
当前俯仰角(度数) |
AT2 |
MRMS |
载波测量RMS误差(米) |
AT2 |
BRMS |
基线RMS误差(米) |
AT2 |
基线长度 |
基线长度(米) |
- |
外部航向
当激活了外部(而非内部)航向时,参数与上面的一样。
计算的位置
如果接收机是个流动站,这组将返回信息。 请查看下表中每个参数的说明。此组数据描述天线1的位置。
参数 |
定义 |
$PASHQ |
---|---|---|
位置类型 |
“自治”、“S-DGPS”、“DGPS”、“RTK浮动”或“RTK固定”。 |
POS |
差分延迟 |
差分延迟,以秒为单位。 对于不接收差分延迟的接收机,保留空白。 对于基站,始终保留空白。 |
POS |
数据链接质量 |
百分比,描述所收到的纠正数据的质量。 越大越好。 |
参阅DDS, d7 |
坐标系统名称 |
接收机用于提供其位置解的坐标系统。 为“WGS 84”,或从收到的最后一条RTCM-3 1021-1023-1025信息读取。 |
参阅LCS |
纬度 经度 椭球高度 |
计算的位置的纬度。 计算的位置的经度。 计算的位置的椭球高度。 |
POS |
与参考站的距离 |
基线长度。 在基站中,代表输入的参照位置和计算得到的基站位置之间的偏差(最多应当只有几米)。 |
- |
RMS纬度 RMS经度 RMS高度 |
纬度误差的标准差。 经度误差的标准差。 高程误差的标准差。 |
GST |
计算的位置(天线2)
参数同上,但天线2除外。
內部向量
內部向量是将天线2位置连接到天线1位置的向量。
参数 |
定义 |
$PASHQ |
---|---|---|
类型 |
向量模式 |
內部向量: • VEC(内部相对RTK) • VE2(RTK+內部相对RTK) 外部向量: • 总是VEC |
卫星数量 |
用于确定向量的卫星数量。 |
VE2 |
Delta X(东) |
向量的X组成部分(米) |
VE2 |
Delta Y(北) |
向量的Y组成部分(米) |
VE2 |
Delta Z(上) |
向量的Z组成部分(米) |
VE2 |
向量长度 |
向量模(米) |
- |
RMS X |
Delta X标准偏差 |
VE2 |
RMS Y |
Delta Y标准偏差 |
VE2 |
RMS Z |
Delta Z标准偏差 |
VE2 |
外部向量
对于连接外置天线位置到天线1位置的外部向量,参数与“內部向量”相同。
外部向量(天线2)
对于连接外置天线位置到天线2位置的外部向量,参数与“內部向量”相同。
参考站位置
这组返回关于基站的信息(如果接收机是个流动站,则是所用基站的信息)。 请查看下表中每个参数的说明。
参数 |
定义 |
$PASHQ |
---|---|---|
站台ID |
站台ID,与传送给流动站的一样: • 0-1023 (RTCM 2.3) • 0-4095 (RTCM 3.x和ATOM) • 0-31(CMR和CMR+) |
STI |
纬度 经度 椭球高度 |
参照位置的纬度。 参照位置的经度。 参照位置的椭球高度。 |
CPD, POS |
天线名称 |
连接到接收机的GNSS天线的名称,这是一个区分大小写的参数(最多31个字符) |
ANP |
天线高度 |
参照点以上的天线高度 |
CPD, ANT |
差分信息
此组返回关于由接收机处理的差分信息的信息。
在基站中,可能在不同端口上提供不同内容的若干差分信息。
在流动站中,最多可以收到两个不同的差分信息。
在任一情况下,每个类型的差分信息都提供以下信息。
参数 |
定义 |
$PASHQ |
---|---|---|
端口 |
用于传送差分信息的端口类型和端口号。 |
BAS CPD,REM |
状态 |
端口状态,取决于端口类型: • 对于端口A到D,总是为“开”。 如果被分配给差分信息的端口因某种原因为“关”,则根本不会为该差分信息报告任何信息。 • 对于端口E、P和Q,有三种可能的状态: “已连接”意味着连接是活动的,“正在拨号”意味着正在连接至此插口,“自动拨接编定的(x秒)”意味着未连接上,但每x秒尝试连接一次(端口P和Q:x=10秒,端口E:x=50秒)。 • 对于端口Ix,当用在您的接收机作为服务器的连接中时,状态字段会提供当前到该服务器的连接数量(n):“ n个连接”。 • 对于端口Ix,当用在您的接收机作为客户机的连接中时,有几种可能的状态: “已连接”、“正在初始化”或“正在拨号”。 |
- |
通信类型 |
对于基站,识别差分信息的目的的。 对于流动站,识别差分信息的源。 |
- |
信息 |
此端口上基站生成的或流动站收到的差分信息的详细信息。 对于流动站接收机,在这一区域中列出的每个消息都包括速率和延迟信息。 |
- |